
建校歷史知識
在1640年3月26日成立了奧博皇家學院。芬蘭當時隸屬于瑞典王國,奧博皇家學院當時是瑞典帝國的重要學術機構之一。該院校建校之初完全采用了歐洲大學教育系統(tǒng),用拉丁語來給學生們授課。學生們先是在哲學院學習,然后再根據個人興趣主修神學,法學或者醫(yī)學。芬蘭在1809年到1917年屬于沙俄的大公國。該大學并入了沙俄的大學體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撥款擴建該院校。該院校為了沙俄培養(yǎng)各種專業(yè)人才,于是在1828年正式搬到赫爾辛基并更名為赫爾辛基大學。19世紀的歐洲和沙俄的大學機構開始傾向于實驗,實證的科學研究,從而推動了該大學新的發(fā)展。在1917年芬蘭正式從沙俄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 國家。該大學被芬蘭政府賦予了最高的使命,為芬蘭培養(yǎng)各種專業(yè)人才。該大學的研究能力在20世紀已經可以和歐洲其他知名大學相媲美。該大學在2015年慶祝成立375周年。
如今該大學共有11個學院和20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所,有500多名教授,在校生共有40000多名,也包括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外國留學生。該大學目前在芬蘭是一所高質量的教育和研究機構,是歐洲高等教育的杰出代表,為芬蘭和歐洲培養(yǎng)各種專業(yè)人才。該大學目前用芬蘭語和瑞典語雙語授課。隨著國際化的發(fā)展,英語也被廣泛地應用于本科階段的學習,不止本科專業(yè)開始用英語,該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專業(yè)課程大部分都用英語來教學。建校多年以來該大學的法律、哲學、數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及醫(yī)學等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建校多年以來,從該大學畢業(yè)的校友們似乎遍布在全球,在這些校友中有5位獲得諾貝爾、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讓·西貝柳斯、國家政府機構領導、經濟學家、企業(yè)家等等這些知名人物。
該大學的碩士學位課程全都用英語來授課,學制是兩年。有些課程是由大學和其他芬蘭和外國大學共同組織。所有課程都符合關于大學教育的國家立法,因此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
該大學在國際活動方面上非常積極,該大學也是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和歐洲首都大學聯盟之一。該大學還與來自世界莫斯科國立大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的大學等不同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了合作關系。該大學每年派出教師和學生去外國學習或者實習積累經驗。該大學每年派教師和學生去參加國際探討會、會議等等國際項目。
該大學也非常重視與中國的關系,為了促進中芬兩國政治、文化、關系的發(fā)展,該大學開設了漢語專業(yè),設立漢語教授職位,頒發(fā)漢語碩士學位。完全可以這樣說,芬蘭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與該大學的知名度有關。因此芬蘭人自豪地稱之為“芬蘭大學”。
學校設施
四個校區(qū)(市中心校區(qū)、Meilahti校區(qū)、umpula校區(qū)、Viiki校區(qū))、教學樓、芬蘭國家圖書館、主圖書館、博物館、植物園、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文化中心、體育中心、診療中心、宿舍、學生俱樂部、多所研究所和實驗中心
院系介紹
神學院
法學院
科學院
社會科學院
醫(yī)學院
獸醫(yī)學院
行為科學院
文學院
生物及環(huán)境科學院
農業(yè)及森林科學院
醫(yī)藥學院
研究所介紹
Aleksanteri研究所
克里斯蒂娜性別研究所
環(huán)境變化研究組
ErikCastrén國際法和 研究所
赫爾辛基經濟研究中心
赫爾辛基信息技術研究所
赫爾辛基物理學院
生物技術研究所
神經科學中心
羅爾夫Nevanlinna研究所
城市簡介
赫爾辛基(芬蘭語:Helsinki,瑞典語:Helsingfors),是芬蘭的首都以及全國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
位于新地區(qū),芬蘭最南端的芬蘭灣岸邊。在愛沙尼亞塔林北部約80公里處,距離西南的瑞典斯德哥爾摩約400公里,距離東邊的俄羅斯圣彼得堡約300公里。
城市氣候
屬于大陸性潮濕氣候,冬季的溫度高于北部地區(qū)的溫度,1月和2月的平均溫度約為-5°C左右。6月至8月的平均最高溫度約為19至22°C左右。
申請條件
碩士
已經獲得相關專業(yè)學士學位的學生
雅思最低6.5分或TOEFL最低580分(機考最低246分)
考試地點:芬蘭,赫爾辛基(個別優(yōu)秀學生可以免試入學)
學費
每年13000、15000、18000歐元(根據選的碩士專業(yè)而定)
關于該大學的入學條件、申請時間、在校費用等等具體信息請咨詢環(huán)俄留學公司顧問老師。